【论文喜报】我院王永祥教授团队《Advanced Science》发文:解码骨骼“免疫对话”,骨质疏松治疗迎来新突破

2025-08-11 09:51:42 广州仁医医疗 3

仁医医疗顶部.gif

来源:苏北人民医院

近日,我院骨科王永祥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4.1)发表题为“Osteoblast-CD4+ CTL Crosstalk Mediated by SIRT1/DAAM2 Axis Prevents Age-Related Bone Loss”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首次揭开了免疫细胞精准清除“衰老成骨细胞”的分子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靶向免疫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相关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标志着我院在骨代谢疾病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我院骨科王永祥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医学实验研究中心王磊研究员、香港大学医学院杨伟国教授、扬州大学医学院陈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我院骨科博士研究生杨斌、硕士研究生张国富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关键词

骨质疏松:潜伏在骨骼中的“隐形危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被称为“沉默的骨骼杀手”。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达19.2%,其中女性更是高达32.1%。患者常因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甚至超过20%,不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长期以来,学界认为年龄相关性骨质疏松的核心是成骨细胞衰老导致骨形成能力下降,但免疫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始终是未解之谜。王永祥教授团队的研究正是瞄准这一“盲区”,为破解骨衰老谜题提供了关键答案。

突破:解码骨微环境中的“免疫对话”

团队通过空间蛋白组学、细胞因子高通量检测等前沿技术,对骨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成骨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全景式解析。研究发现,被称为“长寿基因”的SIRT1是这场“细胞对话”的关键调控者——它如同精准的“信号指挥官”,通过激活下游分子DAAM2,在成骨细胞与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4+ CTL)之间搭建起高效的“通讯桥梁”。

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骨骼并非孤立的“支撑结构”,而是充满动态交互的“免疫微环境”。成骨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精准协作,是维持骨骼年轻态的核心密码。

图片关键词

机制揭秘:免疫“清道夫”如何守护骨骼健康?

团队进一步解析了这一调控网络的运作机制,如同揭示一场精密的“细胞防御战”:

长寿基因启动信号:成骨细胞中的SIRT1通过调控EZH2蛋白的乙酰化状态,精准激活下游分子DAAM2的表达,为整个通路“按下启动键”。

释放“求救信号弹”:DAAM2随后促使成骨细胞分泌三种关键趋化因子(CCL3、CCL5、CXCL10),如同释放精准的“信号弹”,向免疫系统发出“清除衰老细胞”的指令。

免疫“援军”集结:这些趋化因子可特异性招募并激活CD4+ CTL——一种具有强大清除能力的免疫细胞,使其像“精准清道夫”一样聚集到骨微环境中。

靶向清除衰老细胞:激活的CD4+ CTL通过识别衰老成骨细胞表面的MHC-II分子,精准清除功能异常的衰老细胞,恢复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从而延缓骨衰老进程。

图片关键词

实验验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跨越

为验证这一机制的临床价值,团队开展了系列动物实验:在成骨细胞特异性SIRT1基因敲除小鼠中,CD4+ CTL数量显著减少,衰老成骨细胞大量堆积,小鼠4个月内即出现骨质疏松表现;当通过尾静脉补充CD4+ CTL,或利用骨靶向AAV载体特异性过表达DAAM2后,小鼠骨量明显回升,骨微结构得以修复,骨质疏松表型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团队研发的“骨靶向AAV载体介导DAAM2治疗”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410651645.5),该技术可精准将DAAM2递送至骨组织,避免全身给药副作用,为临床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让骨骼“永葆年轻”不再遥远

这项研究不仅首次阐明了SIRT1/DAAM2轴调控骨-免疫交互的新机制,更为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王永祥教授表示:“我们下一步将聚焦DAAM2靶向药物的研发,推动临床前研究向临床试验转化,力争让这一原创成果早日惠及广大患者。”

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机制突破到技术创新,苏北人民医院正以不懈探索为骨骼健康保驾护航,为攻克年龄相关性骨疾病贡献“苏北智慧”。

图片关键词